根据国家“双一流”建设的总体部署,四川大学坚持“面向人类发展进步、面向未来科学方向、面向世界学术前沿、面向国家区域重大需求”的原则,积极推进一流学科一流专业建设,全面加快一流大学建设步伐,着力提升学校国际竞争力。
全面实施一流学科建设行动计划。以“优势学科争第一、交叉学科国际领先、基础学科做优做强”为导向,力争建成与世界一流大学相适应的学科体系,力争打造学科整体实力、国际竞争力“升级版”。在未来5-10年内,将现有的71个一级学科优化调整到50个左右,其中,10%以上的学科争第一,至少有50%的学科达到一流水平,其余学科达到全国中上水平。
全面实施一流专业建设行动计划。全面实施专业优化改革,用5-10年,将现有的138个本科专业逐步优化调整到100个左右,其中50%以上专业达到一流水平;建立专业建设发展和动态调整机制;实施以课程建设为基础的专业质量保障计划;完善以专业优势带动创新人才培养改革的互动机制。
全面实施高水平学科平台建设计划。重点支持10个左右国际学科前沿大平台、10个左右高水平交叉学科平台、国家实验室与国际合作创新平台的筹建和国际大科学问题探索研究,以高水平学科平台建设带动一流学科建设。
全面实施基础学科强化计划。着力加强文、史、哲、数、理、化、生物、力学、基础医学和公共卫生等十大基础学科建设,前瞻谋划布局基础学科发展,鼓励和支持每个基础学科根据优势特色,凝练3—5个处于领先水平的研究方向,围绕研究方向面向全球招聘20—50名高端学术人才;探索建立若干基础研究特区,构建完善促进基础学科跨越发展的政策保障体系。
全面实施学科人才人物和高端创新团队引育计划。继续实施“人才人物工程”,全面实施学科跨越高端引智计划,创新面向全球引进优秀青年人才的工作机制,创新高水平学术团队培育机制,进一步加大促进优秀青年人才快速成长的支持力度,为各类优秀人才迅速成长创造条件、提供平台。
全面实施高端国际学术交流合作行动计划。完善有利于国际交流合作和协同创新机制,重点支持学院和学科积极组建国际高端创新合作平台,参与或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,鼓励和支持广大师生广泛参与高水平的国际交流、海外访学和国际学术研讨,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;全面推进高端智库建设,建设一批服务全球战略和国家重大需求的高端智库平台。
全面实施以一流学科一流专业建设为引导的条件保障支撑计划。参照世界一流大学学科专业评价标准,建立以国际评估、第三方评估为主的学科专业评价体系;强化学院学科和专业建设的主体责任,建立与一流学科专业建设水平相适应的学院资源配置机制,以建设绩效作为资源配置的基本依据;改革学科专业战略规划和管理机制,构建学校宏观指导、学院和学科专业自主运行、责权利划分合理的学科专业管理机制;建立以贡献和绩效为主导的收入分配机制;弘扬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,营造有利于学科专业建设的环境氛围等。
来源:四川大学新闻网